寄父书

父亲如晤:父亲为孩儿父,孩儿为父亲子,二十又六载矣。而相聚之日,几类鹊桥,面命之言,不过老聃。孩儿幼时,父亲漂泊,以餬其家,一岁一归,居无几何,复遽远离。父亲之于孩儿,匆匆一客也,常疑无父。至若父亲之归而必喜,盖除夕接踵,且有糖果之馈。及孩儿初长,背井求学,既已结业,以自力立,去乡千里,冀干斗斛,恒年不返,相见之期,鲜于幼时。孩儿之于父亲,渺渺一云也,常疑无子乎?父亲行年四岁,大母见背,不省所恃,又值凶年,饥馑相随,幼而不幸也。家室方成,儿女甫出,即赴他乡,入地掘煤,攀架筑墙,不避垢危,以养其孥,未识逸乐,壮而不幸也。今老之且至,有子废离,病而不奉汤药,忧而不伴左右,岁尾乞假,始克一省,老而不幸也。幼之不幸,孩儿不得与,壮之不幸,孩儿无力与,老之不幸,孩儿实为之。其念及兹,心为之揪。为子若此,愧乎乌鸟。 然父亲无责无求,今所虑者,孩儿婚事。母叨之曰:“村中同龄,其子遍蹿矣。”父亲缄口,其心可知,乃以孩儿不易,无资相荫自让,父亲如此,孩儿俯仰深怍,敢请速勿再也。孩儿未至而立,不婚而不谓晚,苟有所为,恰当其时。父亲与母,今老而犹可相扶以顾,倘迟数年,孩儿庸碌不改,将何所依?此所以不能顺殷殷之切者,伏乞谅宥。 孩儿在外,踬踣之际,每思父亲一身劬劳,半生流离,养孩儿与姊,俾学不为辍,则奋怠惰之心,振萎靡之气。此父亲遗孩儿之无穷富也。孩儿日益盛,父亲日益衰,是孩儿报父亲之日益短矣,岂无知哉?然良非靖节,可归田园,欲接而来,力所不逮。茕然异土,惟勤惟勉,冀有所成。毋挂念焉。顿首、再顿首。
翻译:
父亲见字如晤:父亲作为孩儿的父亲,孩儿作为父亲的儿子,二十六年了。然而相聚的时间很短,就像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当面教诲我的言语很少,不超过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五千余字)。孩儿小的时候,父亲为了养家糊口,漂泊在外,一年回家一次,住不了多久,又急忙离去。父亲对于孩儿来说,仿如一个匆匆的客人,我经常怀疑自己没有父亲。至于父亲每次回来孩儿都很高兴,那是因为随着父亲的回来很快就会过年,而且父亲还给孩儿糖果。孩儿渐渐长大了,离开家去上学,毕业后,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去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希望能赚到一些工资,于是常年不回家,相见的时间比小时候还少。孩儿对于父亲来说,仿如一片飘渺的云朵,父亲恐怕也常常怀疑自己没有儿子吧?父亲四岁时,奶奶就去世了,没有母亲的疼爱,又逢年岁不好,常常饿肚子,这是幼年的不幸。刚刚成家,儿女才出生,父亲又奔走他乡,矿洞里挖过煤,爬上高高的架子砌过墙,不怕脏也不怕危险,为了养活妻子儿女,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安逸快乐,这是壮年的不幸。现在老了,虽然有个儿子却离得很远,父亲病了,儿子不能端水喂药,忧愁了儿子不能陪伴在身边,只有到了年底,请假回家,才能看望一次,这是老年的不幸。父亲幼年的不幸,孩儿没有参与,壮年的不幸,孩儿没有能力改变,而老年的不幸,却是孩儿一手造成的。每想到这里,我都很揪心。做为儿子,孩儿还不如懂得反哺的乌鸦。然而父亲没有责备孩儿,对孩儿也没有什么要求,现在所忧虑的只是我的婚事。母亲常常唠叨说:“我们村里和你同龄的人,小孩子都能到处玩耍了。”父亲虽然嘴上不说,但父亲的心孩儿是明白的。父亲有时反而觉得孩儿在外面生活不容易,因为没有钱财留给孩儿而自责。父亲这样,令孩儿时时刻刻都羞愧难当,请赶快再也不要这样想了。孩儿还不到三十,没有结婚不能算晚。但假如要成就事业,现在正是努力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现在虽然老了,却还可以相互帮助自己照顾自己。如果再过几年,孩儿仍像如今这样无所作为,你们将依靠谁呢?这也是孩儿不能满足你们急切的心愿尽快结婚的原因,请原谅孩儿。孩儿在外面遇到坎坷时,就会想到父亲总是辛苦工作,半辈子离家漂泊,养育孩儿和姐姐,还让我们读完大学,没有因为贫困辍学,想到这些,孩儿就会化懒为勤,重新鼓舞勇气。这是父亲送给孩儿的无穷的精神财富。孩儿越来越强壮,父亲却越来越衰老。孩儿报答父亲的时机也越来越少,怎么会不明白呢?但孩儿到底不像陶渊明那么洒脱,可以放下一切回到家乡,照顾父亲和母亲,想把你们接过来团聚吧,又没这个能力。孩儿独自在外乡,只有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希望能有所成就。你们不要挂念。孩儿磕头。

作者:wxmaiinan

赞 (0) 打赏

0

此文若合君意,请赏碎银嘉奖爱文言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