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廉

或问:尚古尝以贝为泉(钱)乎?窃以为是。夫观“六书”象声之文,凡“贝”之为形符者,毋论声读,则必关乎“阿堵物”事,犹“财”、“货”、“赇”、“贿”、“贤”、“贪”云云,庶无例外。予忖之,抑许慎《说文》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耶?或先贤隐喻,由“孔方兄”可映人之品行优劣耶?然则吾为之惑矣:奈何古以“廉”为“贪”之反义?彼何“贝”之有?案《说文》:“廉,仄也。从广兼声。”段注曰:“此与广为对文。谓逼仄也。廉之言敛也。堂之边曰廉。”综之所诠,知“廉”之词义本无关财货,乃堂庑形态方位之谓也。譬诸《仪礼•乡饮礼》待客之道云:“设席于堂廉,东上。”郑玄训之曰:“侧边曰廉。”此非“廉”之本义乎?于是,吾复进而思之,遂渐悟先贤用字之妙。盖“侧边曰廉”,乃屋有四垣也,厥必为矩形而成棱角,故引其义称品行端方为“廉棱”、“廉隅”。《礼记•儒行》尝曰:“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砺廉隅”;盖以立壁须正,无从倾圮,故有“廉直”、“廉正”之谓,《史记•循吏列传》有云:“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至若“廉公”、“廉贞”、“廉介”者,无非率由斯引。是故,人在宦途,傥品行方正,必弗苟取贪贿,赞之“廉洁”、“廉政”、“廉吏”,则必实至名归矣!由斯以论之,“廉”之意象何其富哉,偌“仄”之境,先贤活而用之,其义顿阔。人尝谓社稷若广厦,视百官为栋梁,而一屋尚须廉正,况巍巍之厦乎!诚哉!廉以律身,吏治之本。予观夫海清河晏之朝,必以廉政为要务。昔周公辅弼,图画典章,揆格吏律,《周礼•天官》称之“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其倡廉如是,信可谓发仁人治世之远虑,开廉政之先宗。反言之,风起于青萍之末,盖祸国殃民之乱政,必肇于为官失廉也。古之盛世,莫若唐“开元”者,民尝为之富,国亦因之强;然迨人君嬖宠奸佞,纵容贪墨,俾使李林甫、杨国忠辈弄权于朝,纳赇于野,遂纲纪废弛;而继之渔阳鼙鼓,卒毁盛唐数十载经营之果,国运顿为衰颓,是不亦悲夫!维明之初,人曰“治隆唐宋”,何者?太祖铁腕捭阖,肃污吏、颁《大诰》,峻法以推廉政也。故吏廉,则可匡时济世;官贪,势必蠹国病民。昔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其是之谓乎?而治国之理,古今皆然。夫九级之陛,廉远则堂高,形势使之然也;七品之吏,身正则威重,风骨使之然也。故曰:“廉生明,公生威。”《左传》尝云:“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大哉子罕!人以不贪为宝,一廉如水,天下何宝之有?傥以他宝为宝,则必丧己之宝——己宝者,廉操也;而天下他宝无穷,其人饕饕之欲,唯宝是图,兹念绵绵曷已?至若损公肥私,阿顺苟合,贪赃枉法,洵非意外也。昔《庄子》有道:“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噫!斯言妙哉!人爱他宝,非彼真可宝矣,纵贪性而昧心智也。夫官,乃执国之公器者,既丧律己之廉,犹疆域之失防,俟寇恣肆于中,焉有不沦丧之理?而贪墨动辄千万之巨,弄权以纳金玉盈室,徇私以敛财帛充栋,兹足坐享三代,岂养命之需耶,乃填欲壑之物耳!《吕览》以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盖以养命之源,而为亡身祸国之物,犹贪得无厌,其知之精粗,由斯可见矣。嗟夫!先贤尝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寻思当下,华夏复兴,胜景空前;然犹屡现昨为大吏,今为巨蠹而沦阶下囚者。何为?无乃溺声色,醉金粉乎?遂使私欲横流,翳其知也。以故,览古鉴今,明纲纪、严法度,治国艾安,固为当务之急;而君子自省慎独,不亦当朝乾夕惕乎!由是以观之,先贤一“廉”之用,洵为妙谛;其义虽因境而别,然由堂庑及人吏,皆唯正直是立,兹则不二之意也。

翻译:
有人问:上古时代曾经用贝壳充当过货币吗?我认为是。你看那汉字“六书”中的形声字,凡是用“贝”字做形符的,不论它读什么,就一定与所谓“阿堵物”(金钱)有关,比如“财”、“货”、 “赇”、“贿”、“贤”、“贪”等等,几乎没有例外。我猜想它,这是否就是许慎《说文解字》所说的“用表示类别的字作为新造字的形旁,再用一个譬况读音的字作为它的声旁”?或者说,古代有道德修养的人(造字)时暗喻,通过“孔方兄”(金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品行的好坏?然而我却为这种说法所不解:为什么古代以“廉”字作为“贪”字的反义词?查询《说文解字》:“廉,意为‘仄’。属‘广’类读‘兼’声。”段玉裁注解说:“其字义与‘广’相对,表示‘狭窄’。‘廉’又有‘收拢’意思,堂的周边就称作‘廉’。”综合这些解释,(我们)可知,“廉”的词义本与金钱财物无关,而是指称建筑物的某种形态或方位。例如《仪礼•乡饮礼》说到待客的礼仪称:“招待客人设席于堂屋的侧边,主人坐在东头。”学者郑玄训诂“廉”字说:“侧边就称‘廉’。”这不是“廉”的本义吗?对此,我又进一步加以分析,于是就渐渐领悟出古代有修养人用字的高妙。那“侧边曰廉”,就是说房屋四边有墙,它们一定会呈矩形因而形成棱角,于是就引申它的词义称颂品行端正不苟为“廉棱”、“廉隅”。(如)《礼记•儒行》曾说:“读书人对上不臣服于天子,对下不侍奉于诸侯,谨慎专注而崇尚宽容,毅力坚强而不苟顺从,学识渊博而尊重前贤,(时时)研习礼乐法度,(从而)磨练出‘廉偶’似的端方品行”;因为那(房屋)的墙必须立得正,以致不会倾倒,所以又有“廉直”、“廉正”的称谓,(如)《史记•循吏列传》说:“石奢这人是楚昭王的阁相,(他)性格坚毅耿直而廉正,从不阿谀奉承,逃避现实。”至于像“廉公”、“廉贞”、“廉介”这些词汇,无非都是从这里引申而来的。因此,人在仕途中,如果品行端方严正,就一定不会随意索取,贪污受贿,(所以)被赞“廉洁”、“廉政”、“廉吏”,那一定是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而赢得美誉的。由此而论,“廉”字所包涵的意象是多么丰富,(虽说)如此“狭窄”境地,(可)古代有修养的人加以灵活运用后,它所表达的义项语意顿时开阔起来。世人曾将国家社稷比作高楼大厦,把百官看作国家的栋梁,那么,一间房子尚且需要廉正,何况说那巍巍的社稷大厦!是呵,把“廉”当作行为准则,这正是官吏治理的根本所在。我看那(历史上)的升平朝代,一定都是把推行廉政当作重要事务的。往日周公摄政辅佐(周成王)时,曾谋划典章制度,度量规定官吏的准则,《周礼•天官》说他“听从官署的六条建议,裁决规定了全体官吏的录用标准:一是清廉善政,二是清廉能干,三是清廉慎重,四是清廉公正,五是清廉守法,六是清廉明辨。”他如此倡导廉举,果真可称是发思仁人治国的深谋远虑,开启廉政历史的先河。反过来说,风总是起于(看上去不起眼的)青萍末端,那些祸国殃民的政治乱象,一定肇始于做官的失去了廉政。(说起)古代盛世,没有比得上唐“开元之治”的,(那时)老百姓曾因此而富裕,国家也因此而强盛;但是,等到皇帝宠幸奸邪人物后,对贪污腐败听之任之,使得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公然在朝廷上玩弄权术,私下里大收贿赂,以致国家法度和秩序遭到了极大破坏;而接下来爆发于渔阳的安禄山叛乱,最终毁了盛唐前几十年的建设成果,国运也顿时衰败不堪。这不是很可悲吗!明朝初期,曾有人称之为“治理超过唐宋”。为什么?是因为明太祖以铁腕手段大开大合地治理朝政,惩办贪官、颁布《大诰》,以严峻法规推行廉政。所以,群吏廉洁,就能够匡扶时局,挽救社会;官员贪贿,必然会蛀蚀国家,危害人民。当年齐景公问晏子:“廉政而能够长治久安,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晏子回答说:“他们的做法就像水一样。那美好的清清流水啊,他们面对腐败,就如同用泥涂抹墙壁,面对清明,就会不断地洒水涤除灰尘,因此才长治久安。”晏子所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不过,这是治理国家的基本道理,古今都一样。那(宫殿)九级高的台阶,(使)堂廉远离地面,主殿就显得很崇高,(这是)地形地势造就的结果;七品的官吏,(只要)身怀正气,(他)就一定威严庄重,(这是)品格意志造就的的结果。所以说:“廉洁催生贤明,公正造就威严”。《左传》曾记载:“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他把玉献给(首辅)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它给玉匠看了,玉匠认为是件宝贝,所以才大胆先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贝,你拿玉当作宝贝。如果你将玉给了我,(彼此)都丧失了宝贝,还不如彼此保留着自己的宝物。’”子罕真伟大!一个人能把不贪当作宝物,清廉得像水一样,(那么,在他眼里)天下还有什么宝物呢?如果非把别人的宝贝当作宝贝,那他就一定会丢掉自己的宝贝——所谓自己的宝贝,就是廉洁的操守;而天下的宝贝多得没有穷尽,人的欲望又像贪婪的饕餮一样,一心只想占有别人的宝贝,这念头绵绵不绝,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至于说损害公义而中饱私囊,人格卑鄙而同流合污,贪受贿赂而违法曲断,(也就)实在不会让人意外了。昔日《庄子》这样说过:“知足所以才会辞让,舍弃天下的财物而不自以为清廉。清廉和贪得的实质并不是受外物的迫使,(而是)反观内在禀性所导致。”这话说得多么精妙啊!一个人贪慕别人的宝物,(其实)并不是别人的东西真的足以珍爱,(而是他)放纵了自己的贪婪本性,迷失了正常的理智判断。(再说)这官吏,就是掌握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人,当他缺失规范自己的廉洁准则后,就如同边疆失去了防守,等敌人放肆地侵入进来,(国土)哪有不沦亡丧失的道理?而且,(他们)贪污受贿动不动就是千万巨款,凭借权力收受满屋的金玉,曲从私情聚敛成堆的财宝,这些,足以让他享受三辈子,哪里还谈得上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它们)实则已成为填充欲望之壑的物件!《吕氏春秋》曾认为:“人的认知愈精粹,他所获取的结果就愈加精粹;人的认知愈粗劣,他所获取的结果就愈加粗劣。”将本来作为养命之源的财帛,演化成消灭自己、危害国家的东西,还一个劲地贪婪攫取,从不满足,他们认知的精粹与粗劣,由此可以看得很明白了。是啊,古代贤明人曾说过:“前面发生的事不能被忘记,(它可作为)教育后人行事的老师。”思索当前社会,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时代,兴盛的景象前所未有;但是,却仍然屡屡出现昨天是高官,今天成巨贪而沦为阶下囚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岂不是因为他们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生活,醉心于金钱红粉营造的浮华世界!于是,就任由私欲不断膨胀,(最终)遮蔽了自己的心智和认知。因此,纵览历史,对照今天,明确规章纪律、严肃法令制度,治理国家,确保平安,这固然是应当放在首位的紧急事务;然而,高尚之人的不断自我反省、独处时的谨慎不苟,不也是应当勤勉而为,不可懈怠吗!由这一层面上说,古代贤明人的对一个“廉”字的灵活运用,实在是充满精妙内涵和真谛;虽说它的词义会因不同语境而产生差别,但是,从堂庑到官吏,都必须立身正直,这道理却完全一致。

作者:ji_1954caofuhua

赞 (0) 打赏

0

此文若合君意,请赏碎银嘉奖爱文言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