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考略

《清明》乃杜牧扛鼎之作,雅俗共赏,脍炙人口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因之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然杏花村位何处兮?史书语焉不详。数地皆以正宗居之:晋汾阳也、鄂麻城也、皖池州也、苏彭城也,鲁梁山也、苏金陵也、甘东乡也、赣玉山也。或牵强附会,或强词夺理,或引经据典,或浑水摸鱼,或管中窥豹,或王婆卖瓜。熙熙攘攘,此起彼伏,纷争数年而不息。余才疏学浅,斗胆作《杏花村考略》,以晋汾阳为正宗,藉此抛砖引玉,奢大儒斧正也。杜牧游晋汾阳考。杜牧(公元八百零三年至八百五十二年),字牧之,京兆万年县人。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才思敏捷,文风洒脱,吟诗作赋,别具一格。自负经邦之才,济世之略。《樊川文集》记杜牧壮游并汾,作《清明》诗。李唐王朝,起兵晋阳,首拔汾州,定晋阳为北京。唐并汾旧路游乃文人之必修,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诸名流均游并汾赋诗,《全唐诗》录之如过江之鲫,俯拾皆是。白居易言:“并汾旧路满光辉”。杜牧年少颇自负,慷慨激昂,好谈军事。立朝刚直不阿,敢于论列大事,指陈时弊,见识非常,胆量异人。年二十三作《阿房宫赋》,一飞冲天,名满乾坤。年二十六金榜题名,高中进士矣。此间游并汾,其《并州道中》诗可证之。且《过田家宅》云:“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安邑乃唐北上并州必经之地也。唐北上之路乃蒲州至晋州至汾州至并州,安邑具蒲晋之间。杜牧游并汾,兼考汾阳王封地旧迹。后赴南方为官,其《云梦泽》云:“ 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始终郭汾阳。”其崇郭子仪也,甚于助越王成霸业之范蠡。杜牧律诗《长句四韵》云:“九金神鼎重丘山,五玉诸侯杂佩环。星座通宵狼猎暗,戍楼吹笛虎牙闲。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若念西河旧交友,鱼父应许出函关。”诗前小序云:“道一大尹存之学士庭美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往还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 序已然告知世人,此为年少所书。诗中之“西河”乃唐汾阳之古称,即今之汾阳。“西河旧友”自是汾阳王世家也。其时,游西河者接踵而至,车水马龙,唐诗中云“西河若上龙”。诗中述杜牧游并州途经汾阳与杏花村,且勾留数日,并交西河新友也。杜牧暮年于南方为官,书诗《寓言》:“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其证《清明》诗吟于北方。《清明》诗乃杜牧成名之作,处困境而忧国忧民,然唐之诗集未录之。杜牧居官,其诗寄予外甥,《樊川集》乃其外甥编撰,倘书于池州任上,《樊川集》当录之,此证《清明》乃年少之作也。唐杏花村之气候考。目今晋之清明时节,屡有“雨纷纷”之景,然“清明时节雨纷纷”确为唐之晋乎?唐才女鱼玄机《寄刘尚书》云:“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唐独孤良《清明宴游》亦云:“细雨莺飞重,春风酒酝迟。”唐羊士谔赏杏观雪之时,赋诗道:“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韦应物状长安景物时亦有诗道:“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长安亦属北方也。唐之晋,春雨充沛,春水盈足。唐姚合有诗:“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唐汾州诗人薛能有句:“素汾千载伴吾家,常忆衙门对浣纱。”唐时汾河静水流深,与今之汾河迥异。唐北方清明时节,可称之为“花雨”,“花雨”别于今长江流域之“春雨”与“梅雨”,今之梅雨当六月,与清明相去甚远也。唐“花雨”迷踪者何?华夏气象学奠基者竺可祯论:自古及今,气候已历寒冷期者四,温暖期者三,温暖期北方降水巨增。隋唐时(公元五百八十九年至九百零七年)恰为温暖期(七至九世纪)之三。史料载:其时长安无冰雪,梅、橘可生也。竺可祯尚知九世纪时,华夏降水量指数距平为零点零八,此数值颇巨也。温暖期之雨带北迁,汾渭流域“花雨”频现。 汾河流量之变,亦足证气候之迁也。史献载:隋唐时,都城长安之粮草,得益于漕粮之运,汾河流域属漕粮专供之地也。隋置募运米丁于蒲州,专司汾晋漕粮之运,唐前期循旧例。足见隋唐期,汾水通航,远及汾州与晋州也。  杏花村与酿酒工艺考。  古汾酒之工艺,杏仁为原料之重者,故杏花村广植杏。江地《汾酒历史初探》云:竹叶青酒初现唐,唐末宋初为羊羔酒。北宋张能臣《酒名记》则记载为汾州杏仁露也。宋《北山酒经》记竹叶青与羊羔酒配方云:“杏仁曲,每面一百斤使杏仁十二两,去皮尖,汤浸于砂盆内,研烂如乳酷相似。用冷熟水二斗四升浸杏仁为汁,分作五处拌面”。附注曰南方用瓷盆兮,北方用砂盆兮,则杏仁曲为北方之术也。明高廉酿酒著云:汾州羊羔酒之配方者,“曲十四两,杏仁一斤”也。可知汾清酒、羊羔酒与杏仁露,无杏仁不成酒也。环酒坊必广植杏,故酒坊村缓称杏花村也。杏花村一词遂于唐末宋初为酒村之别名。北齐汾州名酒汾清为保健之酒,故“帝日饮二杯”,于唐末宋初演变为羊羔酒、杏仁露,是故华夏绝久之杏花村必为汾州也。唐并汾故道,汾州郭栅镇北三里许,乃汾州杏花坞酒坊也,杏花村酒坊地势凸兀,于此饮酒者,匝匝杏林一目了然也,杏花香飘陶然忘归也,于此吟诗作画岂不妙哉?杏花村入诗者,唐末四诗人也,其与晋均源远流长,而薛能与温庭均(其祖父封为汾州西河郡公)实乃汾阳土著也。至元初,羊羔酒以华夏特产远走英、法诸地,酒瓶之上著杏花村商标,商标之上题联:“金蹬马踏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此乃华夏酒贴标出国之鼻祖也,亦印证元杏花村名之存焉。   杏花村名沿革考。  《旧唐书》载唐制云:“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正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杏花村位居唐名镇郭栅,郭栅地处要冲,当设乡长,位于今杏花村之东南二里许,古杏花村当属之。朝代更替,至元则现尽善之名。明为里甲制,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杏花村归为尽善北里,尽善北里辖十一村。明初尽善非村名也,实为里甲名号,因其时人丁稀少,单户可为独村,三户可称小村,村落流徙,故明清县志多记里甲名。明初里名“尽善”之置,渐成尽善村也。万历《汾州府志》载:汾阳堡寨中已有尽善南,尽善北,尽善镇。约万历年间,尽善村取郭栅镇而代之。尽善里名之起因,乃明洪武年间,因“旌善亭”转化而来也。《明史》载:申明亭乃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公元一千三百七十二年)创建之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屑事﹑辅弼刑治之所。设申明亭处,亦必设旌善亭,县治之有图者,亦多标明二亭之所在。汾阳独杏花村镇记载申明亭。旌善亭南名为尽善南里,旌善亭北为尽善北里,后演化出尽善村。《山西实业志》载:光绪初年之义顺魁酒坊与光绪三十四年之三盛魁酒坊均赫然标明产地:杏花村。目今杏花村存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手笔,“得造花香”,实为“香花造得”,香花当指杏花。清《汾阳县志》录曹树谷之《汾酒曲》诗:“甘露堂荒酿法疏,空劳春鸟劝提壶。酒人好伴行春马,曾到杏花深处无?”“杏花深处”当指杏花村也。清申季庄《申明亭酒泉记》载:“汾酒之名甲天下,而以申明亭为最。唐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皆为此也”。古民谣曰:“汾州府,汾阳城,离城三十杏花村”与“尽善尽美杏花村”,亦可佐证。至民国,《山西造年鉴》载“汾阳杏花村义泉泳酿造厂汾酒,一九一五年巴拿马获金奖”。民国八年之《大中华山西省地理志》第六十八章汾阳县物产:“汾酒名扬天下,杏花村所酿尤佳”。郭守谦先生自东瀛收集之汾阳民国典籍简介亦为:“汾阳酿酒首推杏花村义泉涌,该厂通销全国,原料即从本县杏花村取得,名闻世界”。民国年间乡绅刘天成著《汾阳遗事》载,“杏花村,多酒坊”。论杏花村正宗。窃以为:溯根求源,去伪存真,《清明》诗之杏花村实乃晋汾阳之杏花村耶!丁亥年,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列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戊子年,钓鱼台国宾馆品牌发展论坛,汾阳杏花村荣膺“中华白酒第一村”也。权威之认可,世人之颔首,所谓众望所归也!目今杏花村、竹叶青均为华夏“驰名商标”,杏花村商标之值逾五十亿,乃晋商标之冠也。

翻译:
《清明》是杜牧的扛鼎之作,雅俗共赏,脍炙人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因此闻名遐迩,妇孺皆知。但是杏花村在什么地方呢?史书上说的不详细。很多地方都自称是正宗的杏花村:山西汾阳、湖北麻城、安徽池州、江苏徐州,山东梁山、江苏南京、甘肃东乡、江西玉山。有的牵强附会,有的强词夺理,有的引经据典,有的浑水摸鱼,有的管中窥豹,有的王婆卖瓜。熙熙攘攘,此起彼伏,争论了很多年也没有停止。我才疏学浅,斗胆作《杏花村考略》,以山西汾阳为正宗,借这个机会抛砖引玉,盼望专家斧正。杜牧游山西汾阳考。杜牧(公元八百零三年至八百五十二年),字牧之,陕西长安县人。在晚唐诗坛,可谓独树一帜。他才思敏捷,文风洒脱,吟诗作赋,别具一格。自负经邦济世之才略。《樊川文集》记载杜牧壮游并汾(太原与汾阳),写了《清明》一诗。李唐王朝,从晋阳起兵,首先占领汾州,确立晋阳为北部京都。唐朝的并汾旧路游是文人的必修课,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名家都游历并汾,而且赋诗,《全唐诗》收录的这种诗就如过江之鲫,俯拾皆是。白居易说:“并汾旧路满光辉”。杜牧年少时很自负,慷慨激昂,喜欢谈论军事。在朝为官刚直不阿,敢于论列大事,指陈时弊,非常有见识,胆量不同于一般人。二十三岁作《阿房宫赋》,一飞冲天,名满乾坤。二十六岁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在此期间游历并汾,他的《并州道中》诗可以证明。而且《过田家宅》写道:“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安邑是唐朝北上并州的必经之地。唐朝北上之路是蒲州(今永济)至晋州(今临汾)至汾州(今汾阳)至并州(今晋源一带),安邑(今运城北)在蒲晋之间。杜牧游历并汾,同时考察汾阳王封地旧迹。后来到南方做官,他的《云梦泽》写道:“ 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始终郭汾阳。”他推崇郭子仪,比帮助越王成霸业的范蠡都高一个层次。杜牧的律诗《长句四韵》说:“九金神鼎重丘山,五玉诸侯杂佩环。星座通宵狼猎暗,戍楼吹笛虎牙闲。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若念西河旧交友,鱼父应许出函关。”诗前的小序:“道一大尹存之学士庭美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往还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 序已经告知世人,这是年少的时候所写。诗中的“西河”是唐朝汾阳的古称,就是现在的汾阳。“西河旧友”当然是汾阳王世家。这个时期,游西河的人接踵而至,车水马龙,唐诗中说“西河若上龙”。诗中记述杜牧游历并州,途经汾阳与杏花村,且逗留多日,并结交了西河新友。杜牧晚年在南方做官,写了诗《寓言》:“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这就证明《清明》诗在北方写成。《清明》诗是杜牧的成名之作,他身处困境,而忧国忧民,但是唐朝诗集没有收录。杜牧做官期间,他的诗都寄给外甥,《樊川集》是他的外甥编撰,如果写在池州任上,《樊川集》应该收录,这就证明《清明》是他年轻时候的作品。唐朝杏花村气候考。现在山西的清明时节,屡有“雨纷纷”的景致,但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确定是唐朝的山西吗?唐朝才女鱼玄机《寄刘尚书》说:“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唐朝独孤良《清明宴游》也说:“细雨莺飞重,春风酒酝迟。”唐朝羊士谔在观赏如雪的杏花时,写诗道:“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韦应物描述长安的景物时也有诗道:“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长安也属于北方。唐朝的山西,春雨充沛,春水盈足。唐姚合有诗:“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唐朝汾州诗人薛能有诗句:“素汾千载伴吾家,常忆衙门对浣纱。”唐朝时,汾河静水流深,与现在的汾河大不一样。唐朝北方清明时节,可称之为“花雨”,“花雨”区别于现在长江流域的“春雨”和“梅雨”,现在的梅雨应该在六月,与清明季节相差太远。唐朝的“花雨”为什么失踪了呢?中国气象学奠基者竺可祯论述:从古到今,气候已经经历了四个寒冷期,三个温暖期,温暖期北方的降水大大增加。隋唐时期(公元五百八十九年至九百零七年)恰好是第三个温暖期(七至九世纪)。史料记载:这个时期长安没有冰雪,梅、橘可以生存。竺可祯还知道九世纪时,中国的降水量指数距离平均值零点零八,这个数值很大。温暖期的雨带北迁,汾渭流域的“花雨”现象频繁出现。 汾河流量的变化,也足以证明气候的变迁。史献记载:隋唐时期,都城长安的粮草,主要依靠河运,汾河流域属于河运专供地区。隋朝在永济附近设置招募运米壮丁,专门管理汾晋的河运,唐朝前期遵循旧例。足以证明隋唐时期,汾水通航,远到汾州与晋州(现在的汾阳县与临汾市)。  杏花村与酿酒工艺考。  古代汾酒的工艺,杏仁是主要的原料,所以杏花村大量种植杏树。江地《汾酒历史初探》说:竹叶青酒最早出现在唐朝,唐末宋初是羊羔酒。北宋张能臣《酒名记》记载的是汾州杏仁露。宋朝《北山酒经》记载竹叶青与羊羔酒的配方:“杏仁曲,每面一百斤使杏仁十二两,去皮尖,汤浸于砂盆内,研烂如乳酷相似。用冷熟水二斗四升浸杏仁为汁,分作五处拌面”。备注说南方用瓷盆,北方用砂盆,所以杏仁曲是北方的技术。明朝高廉的酿酒著作说:汾州羊羔酒的配方是,“曲十四两,杏仁一斤”。可以知道汾清酒、羊羔酒与杏仁露,没有杏仁做不成酒。在酒坊四周一定多种植杏树,所以酒坊村慢慢叫杏花村了。杏花村一词于是在唐末宋初是酒村的别名。北齐汾州名酒汾清是保健酒,所以“帝日饮二杯”,在唐末宋初演变成羊羔酒、杏仁露,所以中国最早的杏花村一定是汾阳。唐朝的并汾故道,在汾州郭栅镇北三里左右,是汾州杏花坞酒坊,杏花村酒坊地势很高,在这里饮酒,成片的杏林可以一目了然,杏花香飘让人陶然忘归,在这里吟诗作画难道不是很美妙吗?杏花村进入诗,唐朝末年有四个诗人,他们都和山西源远流长,而薛能与温庭均(其祖父封为汾州西河郡公)实际是汾阳当地人。到元朝初,羊羔酒以中国特产的名义远销英、法等国,酒瓶上面贴杏花村商标,商标上面题联:“金蹬马踏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这是中国酒贴上商标出国的鼻祖,也印证了元朝杏花村名字的存在。   杏花村名沿革考。  《旧唐书》记载唐朝体制说:“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正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杏花村位于唐朝名镇郭栅,郭栅地处要冲,应该设立乡长,位于现在杏花村的东南二里多,古时杏花村应该属于这里管辖。朝代更替,到了元朝就出现了尽善的名字。明朝是里甲制,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杏花村归为尽善北里,尽善北里管辖十一村。明朝初期,尽善不是村名,实际是里甲名号,因为这时人丁稀少,单户可为独村,三户可称小村,村落流徙,所以明清县志多记里甲名。明朝初期“尽善”里的设置,逐渐成了尽善村。万历《汾州府志》记载:汾阳堡寨中已经有尽善南,尽善北,尽善镇。大约万历年间,尽善村取代郭栅镇。尽善里名的起因,是明朝洪武年间,因“旌善亭”转化而来的。《明史》记载:申明亭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一千三百七十二年)创建的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屑事﹑辅弼刑治的办公场所。设申明亭的地方,也一定设旌善亭,只要县治有地图的,也多标明二亭的位置。汾阳只有杏花村镇记载了申明亭。旌善亭南名叫尽善南里,旌善亭北叫尽善北里,后来演化出尽善村。《山西实业志》记载:光绪初年的义顺魁酒坊和光绪三十四年的三盛魁酒坊都赫然标明产地:杏花村。现在杏花村保存着明末清初傅山先生的手笔,“得造花香”,实际是“香花造得”,香花应当指杏花。清朝《汾阳县志》记录曹树谷的《汾酒曲》诗:“甘露堂荒酿法疏,空劳春鸟劝提壶。酒人好伴行春马,曾到杏花深处无?”“杏花深处”应当指杏花村。清朝申季庄《申明亭酒泉记》记载:“汾酒之名甲天下,而以申明亭为最。唐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皆为此也”。古代民谣说:“汾州府,汾阳城,离城三十杏花村”和“尽善尽美杏花村”,也可以做旁证。到民国,《山西造年鉴》记载“汾阳杏花村义泉泳酿造厂汾酒,一九一五年巴拿马获金奖”。民国八年的《大中华山西省地理志》第六十八章汾阳县物产:“汾酒名扬天下,杏花村所酿尤佳”。郭守谦先生从日本收集的汾阳民国典籍简介也是:“汾阳酿酒首推杏花村义泉涌,该厂通销全国,原料即从本县杏花村取得,名闻世界”。民国年间的乡绅刘天成写的《汾阳遗事》记载,“杏花村,多酒坊”。论杏花村正宗。我认为:溯根求源,去伪存真,《清明》诗描述的杏花村实际是山西汾阳的杏花村!2007年,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在钓鱼台国宾馆品牌发展论坛上,汾阳杏花村荣获“中华白酒第一村”称号。权威的认可,世人的颔首,这就是众望所归啊!现在杏花村、竹叶青都是中国“驰名商标”,杏花村商标的价值超过五十亿,是山西商标价值冠军。

作者:9jqka9

赞 (0) 打赏

0

此文若合君意,请赏碎银嘉奖爱文言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