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与文言文之缘

所谓“不知旷古难以知今朝,不识古文难以成佳文”。遥忆少年事,甚愧识见之浅。方年少气盛,误以学古文形同嚼蜡,字难读、意难译、音难念,视之为畏途。虽师督甚严,然不欲学也。倘师怒而责之,则以学之无用为词。年稍长则喜书,但凡有书则无所不阅。阅书渐多,则心有所感。以为当今文字,其文虽白,其意虽露,但苦风雅不足,韵味有缺,莫如古文之精练、韵味之悠长、文字之优美也。吾父有友,司图书管理之职,与吾家交往甚密。见吾好学,便欲教吾读书。时值文革,世面乱甚,父恐吾外出生事,以为阅书当可养性,闻友人之言大喜。当其时,文禁甚严,文网也密,父友常夹带书籍予吾,嘱曰:“汝当慎而阅之,莫为他人言,以免不测”。其时阅书竟成罪过,当为天下奇闻。吾谨遵长者训,于避人处阅书,于人所不知处藏书,阅书犹如作贼,至今思之,恍如黄粱一梦。吾依父友之所训,择清未官场小说入门。此类书,行文用字,古中杂白,阅之不难,且所述故事引人入胜,使人一书在手则爱不能释。继而阅“四大名著”,历时既久,能力有加,则专事史籍之涉猎。大凡《史记》、《汉书》、《智治通鉴》俱得以一读。吾自叹,平生读书当以此时为甚,历尽三载,尽日端坐而手不释卷。弟妹笑吾为“书痴”,然不知书之痴乃人之乐也。遥忆当年趣事,口占一诗为戏:人生富贵不足论,唯有书香沁肺腑;平生但有万卷书,清风朗月也怡情。其后上山下乡,古书伴我而行,日出而作,日落而读,虽是穷乡僻壤,然有书相伴,欣然有古人耕读之韵味:观青山以成趣,视飞鸟而怡然。身于艰难之地,而不堕其志,书之力也!再其后,招工回城,已近不惑之年,深造无望,逐成一大憾事。李太白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但患志之不立,何患事之不成?1984年闽都古郡首开自考之门,兴之所至,便作金榜题名之想。私下付度:古文甚有根基,不妨投笔一试。岂料初试锋芒,便喜之过望:十门课,不意门门一考而就,竟取中文大专文凭。吾本不才,究其原因,当是历年苦读积累之力也。其后欲罢不能,必欲取本科而后休。古人曰:“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五载攻读,日为衣食计,夜作学业忙,几至于“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所谓“天道酬勤”,此言不差,当年首获学位者,一省亦不过四人,能跻身其中,思之也属不易。数十载前事,日见淡忘,但论文一事却犹如在目,吾以《论史记之人民性》为题,导师见而异之,曰:“作此论当有古文功底,阅原著之力,汝选此题,岂不甚难?”吾慨然而曰:“古文能识原著,汉史知之甚熟”。师曰:“如此则可矣!”此篇所论仍显才疏力薄,有班门弄斧之讥。所幸用心良苦,浪得“优秀”虚名,思之使人汗颜至今!友人见吾得文凭之易,戏谓吾为“沙场老将”。吾闻之叹息:“君唯见吾取文凭势若破竹,却不知吾面壁十载之难也;君唯知吾取功名如探襄取物,却不知吾挑灯夜读之苦也”。 吾自谓平生无所嗜好,唯喜藏书而已。每于闲暇之时,喜以逛书市为乐,但凡有心仪之书,必欲收于囊中而后快。日积月累,古书竟有数柜之多。妻见书之多,责吾:“何能尽阅?”吾作色而曰:“待解甲归田之日,当日与书为伴,如何不得尽阅!” 此言当初不过戏言,岂料却成他日之写照。自赋闲于家,日以翻书为乐,阅书偶有所感,则将心得付之于纸笔。退休一载有余,亦有四、五百篇文字为报刊所用矣。吾日以读书笔耕为乐,与旧友交往渐疏。一日,友人相访,问余乐否?吾以“甚乐”应之:日游于古籍典册之中,是一乐也;心有所思便形于笔端,是二乐也。当耳顺之年而有此二乐,此生不虚矣!
翻译:
人们常说“不知旷古的历史就难以借鉴当今的事情,如果读不懂古文要想写出一手好文章来也是一件难事”。回忆自己少年时的事情,至今对我的短浅见识仍感惭愧。当年年少气盛不知天高地厚,错误认为学习古文就好象嚼腊烛一样无味,因为古文的文字难读、字意难解、语音难念,所以很怕学习古文。虽然当年老师督促很严,但心底里是决不想学古文的。如果老师因为我的不努力而督责我,我就以“学古文没有用”来为自己辩解。年纪渐大后我逐渐喜欢读书,只要有书便要拿来翻阅。看的书多了,便有了看法。以为如今的白话文,虽然文字显现,意思明白,但略嫌其不够风雅,就是行文着字的韵味也略嫌不足,远不如古文的简洁精练、富有韵味和显现出的文字美。我的父亲有个朋友,当时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他和我家交往密切。看见我爱看书,便要教我读书。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候,社会上十分混乱,父亲担心我在社会上惹事生非,认为读书可以培养人文静的性格,听说朋友要教我读书便十分欣喜。在那个年代,文化有许多禁忌,因文得祸的事也不少,父亲的朋友常常从图书馆夹带书籍,并嘱咐我说:“你看书要小心谨慎,不要给人说,也不要给人看,避免因为看了那些所谓的“禁书”而招来麻烦”。那时的读书居然是一种罪过,如今看来应该是天下奇闻一桩。我按照长辈的嘱咐,在没有人的地方偷偷看书,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偷偷藏书,读书就好象做贼一样,到现在想起来,就好象做一场梦一样。我按照父亲朋友的指导,先入清未的官场小说入手。这一类小说,行文说事,文字中有古文也有白话文,阅读起来并不难,而且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使人有“一书在手爱不能释”的感慨。接着便是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看书的时间久了,阅读的能力便有了提高,于是专门着手有关“二十五史”的原著阅读。诸如《史记》、《汉书》和《智治通鉴》等书都得以通读一遍。我自己很有一番感叹,认为这一生到如今为至,读书最多的时候,应当在那时,整整三年时间里,每天都端坐书桌前做到手不释卷。我的弟弟妹妹都说我是“书呆子”,但我以为,人以为我是书呆子,而我却是乐在其中。如今遥忆起当年读书时趣事,不禁要作一首歪诗来抒怀:人生富贵不足论,唯有书香沁肺腑;平生但有万卷书,清风朗月也怡情。随后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锻炼,我就带了一些古书去了农村,白天是出工务农,晚上就点起油灯看书,虽然说自己插队的地方是穷乡僻壤之地,但是因为有书作伴,虽然生活艰苦但也有古人耕读的一番意境:“观青山以成趣,视飞鸟而怡然”。当年能做到身在艰难之地,而不随波逐流,这全是因为书籍给了我与命运抗争力量的缘故。再后来,我招工回到城市时已经临近不惑之年,唯一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是:基本上没有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我记得唐代李白的诗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个人怕只怕没有建立志向,只有有了志向又有什么事办不成呢?1984年福州市首次开办自学考试,我一时来了兴趣,便当即报了名。自己私下想道:我的古文基础较为牢固,文字能力较强,人生能有几回搏?不如下定决心作一拼搏。谁知考试顺利得让人喜之望外:总共十门课,门门课都是一考而过,居然取得了中文专业的大专文凭。我的天分并不高,如今考试顺利,我以为是历时多年的苦读积累下的功底。取得大专文凭后我便欲罢不能了,立下决心非取得本科的文凭不可。记得有句格言叫:“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历时五年的攻读,我白天上班,晚上读书,几乎到了“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我认为“天道酬勤”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记得当年全省首批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总共不过四人,而我能够跻身于其中,想来也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今想起数十年前的事,大多随着日月的消失而淡忘,但当年写毕业论文的事至今却记忆犹新,我选择以《论史记之人民性》作为论文题目,辅导论文的老教授很感诧异,说:“要写这样的论文就必须有阅读《史记》原著的功底和能力,你选择这样的题目,岂不是很难吗?”我心有所持地回答:“对于古文我能够阅读原著,对于汉代的历史也比较熟悉”。教授于是就说:“如果真的这样,那么写这个题目的论文就有了把握”。这篇论文的撰写是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产物,如今看来这篇论文仍显得才疏力薄,而且有班门弄斧之嫌。所幸的是我的用心良苦,得到评委的理解,得了一个“优秀”的评分。如今想来,当时是评委老师怜惜我年纪已大而且为自学作出了艰苦的努力,给了我一个鼓励。但过誉之词,至今都让我感到惭愧!我的朋友看到我文凭取得容易,开玩笑称我是“考场老将”。我听到朋友这样说,反倒有了一番感慨:“朋友只看到我考取文凭犹如势若破竹,却不知我曾经面壁十载苦读的艰难;朋友只看我好象取得成功就象探襄取物一般容易,却不知道我曾经挑灯夜读多少日夜的苦处”。 我自以为平生没有什么嗜好,只喜欢收藏书籍而已。每当闲暇的时候,总喜欢以逛书市为乐,只要看到自己中意的书,不管多贵,都要绞尽脑汁加以收藏。日积月累之下,收藏的古书也居然有几个柜子之多。我的妻子看见我总花钱买书,就责怪我说:“这么多书,你什么时候才能看完?”我赌气地说:“等我退休之后有的是时间,天天看书,这书还看不完吗!” 这些话当初不过是赌气说说而已,想不到退休之后真的成为我生活的写照。自从我退休之后,天天都以看书为乐,读书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心得,就一定要动笔把心得写成文字。屈指算来,退休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向报刊杂志投稿,先后有四、五百篇的文章被报刊杂志所采用。退休后我每天以读书笔耕为乐事,与朋友的交往反而生疏了许多。有一天,一位朋友来看望我,问我退休后生活是否如意?我以“非常快乐”回应。我自称:每天在古籍典册之中游历,当是一乐;如果心有所思便要形成为文字,这当是二乐。在耳顺之年而有了这“二乐”,这一生也就不虚度了!

作者:阿扬

赞 (1) 打赏

0

此文若合君意,请赏碎银嘉奖爱文言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